【军旅(梦想】(13)
第(6/13)节
环境真差劲。自己一个乡镇中学出来的,觉得环境已经不错了。从那时候开始,就感觉自己低他们一等,像个土包子一样,特别不自信。
这个世界,难道又是同样的结局吗??
怪不得陈俊敢肆无忌惮地攻击自己所在的文工团。在外行人和唐宋这样的新兵看来,这种单位很抢手,在了解内幕的人眼里,根本不入流。
怪不得这次来首都,团里那么小气,只给个临时排级干部待遇,看名次如何,才给正式转正。
正规的专业文工团里,团员都是四个口袋的编制内人员,最低也是正排级待遇。而业余队,大多数团员都是两个口袋的战士,没有编制,待遇只比基层战斗部队好些,只有少数干部才有编制待遇。干部名额很有限,战士想提干,就得耗兵龄,资历,还得看有没有位置空缺,才能轮的上。
这样一来,当初看电影,有些一直困惑的问题想明白了,政审这么严格的时代,为啥家里背景不好的萧穗子,何小萍却能进部队当文艺兵。为啥林丁丁说这地方有啥好的,一心想出去,想嫁给高干。
。
时代的造就,年龄还小的萧穗子心智还不成熟,对现状知足,还能混几年,年龄已到嫁人岁数的林丁丁对未来很焦虑,不甘心这辈子的命运。
其实她们的专业功底都不错,进那些高级文工团的锻炼一下,也可以胜任。
但成分问题,只能待业余队。专业的文工团选拔很严格,不仅需要专业水平高,成分还绝对根正苗红。而业余队政审没那么严格。业余队里的大部分人提不了干,那也乐意混着,总比上山下乡当知青强吧。
连续观察了三天,一队队的专业队各显神通,拿出自己的新节目。
唐宋算是开了眼界,啥叫真正的全军高水准。真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上场都是准备充分,有备而来。俊男美女们载歌载舞,舞蹈,音乐,背景,配合完美,渲染的气氛十足。几十人大合唱,突现出集体的力量,人多气势强,个个都是高音,唱出来气壮山河,气势如虹。
有的单纯独唱的,身边也是整支乐队伴奏助阵。这样一来,唐宋一人唱,郝淑雯一人伴奏的节目就尴尬了。气势可能不够呀。
想找南部军区的人帮忙,来个大合唱。人家也有自己的节目。哪会管他们。
何况他们只是业余队身份。
唐宋越来越泄气。这里是首都,可不是自己那个省军区,把个小小的业余宣传表演队当宝。反正都已经来了,就好好唱完,回去吧。虽然当不上军官,也总比几个月前好点,还可以继续当小兵。
“早知道把整个文工团全拉来的。”郝淑雯也有点泄气,感觉结果肯定不妙。
她是见过许多大场面,但也没见过这么多高水准的文艺团队在一起。因为之前的运动,文艺界被打压的很严重,这种全军的汇演,已经十三年没举办过了。
她毫无参赛经验。
准备不足呀。现在把在北京的萧穗子,林丁丁全拉来,也只有四个人。
总政治部十几个高级干部在会议室里,看今天下午要表演的节目表。每人都是四个口袋军绿色军服。
只有一人例外,他穿蓝色军便服,头发有些花白,目光在一首歌名上,停住了,“一二三四歌??怎么这么奇怪的名字??”
“于主任,这是首新军歌。听说在南部军区已经流传开了,很受基层部队欢迎。是个19岁的男兵原创的。”有知情的说。
他是重新上任的国务院副总理兼军委副主席委任的办公室主任:于志远。专门受副主席委派来这里蹲点的。
新人创作的新歌?有点意思。于志远提起了兴趣,继续看。这个节目很有特点,别的都是领唱,后面加上某某文工团群体伴奏,或伴舞。
这个节目表演者,就两个人,看名字就知道是一男一女。
“郝淑雯??呵呵。”于志远微微一笑心里乐道,“这丫头也来啦。”
“怎么才两人表演??”
“听说是后勤部业余宣传表演队的。大部队没来。”
哦?派业余队的来参赛,还只有两个人。这南部军区咋回事。
唐宋,郝淑雯表演完后,回后台,等待结果。评委们看着面前摆放的那两首歌的歌词,争论了起来,有人赞不绝口,觉得好,唱出了当兵人的心声。有人觉得两个人的节目,气势太小,而且只适合部队唱,不适合去大会堂表演,应该不符合近些年上级一贯精神。
“于主任,你怎么看??”大家转头,目光一致看向于志远。
他正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微微抬起头,“我就是来旁听的,专业方面的事。你们自己拿主意。”
评委们回过头,继续讨论,斟酌再三,慎重起见,最后一致认定,节目淘汰。
理由:两人表演,太单薄,气势不够。
这个结论。于志远也没说啥,只是眉头皱了一下,把写有歌词的纸张折叠,塞进口袋里,端起茶杯喝茶。
“靠。”后台的唐宋知道了结果,心里其实早就有准备。还是有点不甘心,那两首歌未来参加全军文艺汇演,可是拿过一等奖,然后风靡全军,唱遍几代军
第(6/13)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