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印传奇(绿改乱加续)】(1)
第(3/3)节
2001年母亲从学校辞职,四处奔波,拉起了评剧艺术团。
起步异常艰难,这两年慢慢稳定下来,貌似还不错。
去年承包了原市歌舞团的根据地红星剧场,先前老旧的办公楼也推倒重建。
或许正是因此,母亲才兴起了接手评剧学校、改造成综合性艺校的念头。
李春玉是土生土长的平海人,但她的女儿苏紫薇在省会城市平阳定居,现在评剧学校的法人代表就是她的女儿苏紫薇。
炝锅面吃得人满头大汗,母亲到卫生间补妆。
老板娘过来收拾桌子,娇笑着问我,「这到底谁啊?长的真漂亮」使鬼差,我支支吾吾,竟说不出个所以然。
老板娘切了一声,只是笑,露出一副懂了的表情,也不再多问。
母子两被误会的次数太多了,我也懒得解释。
从驴肉馆出来已经一点多了,蔚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朵。
母亲说这次出来急,也没给我带什么东西,就要拐进隔壁的水果店,任我说破嘴就是拦不住。
出来时她手里多了网兜,装了几个柚子,见我一副不情愿的样子,就说道,「怎么,嫌妈买的不好啊?拿不出手?」我当然不是这个意思,但面对母亲补好的妆容,竟也憋不出来什么字。
惹得母亲拍了拍我,「给陈瑶买的」我撇撇嘴,没有说话。
母亲挽上我的胳膊,边走边说,「拿着,沉啊。
放心,我儿子也可以吃哦,你请吃饭的回礼」摊上这么个老妈我能说什么呢?这时母亲手机响了。
铃声是《寄印传》里冷月芳的名段:我看似腊月松柏多坚韧,时时我孤立无依雁失群……几分铿锵,几分凄婉,蓝天白日,骄阳似火。
母亲的手机铃声,我已经听了有几年了,还是那样的老土,以前也给她提过,但她就是不舍得换。
母亲拿过手机接了起来,好像和对方说事还没办完,然后就挂了。
我随口问谁啊,母亲说是她的老同学王艺竹王阿姨,听说她在平阳想见个面。
这一路也没说几句话就到了校门口。
过了饭点,人少多了。
我站在母亲对面,心中仿佛有千言万语,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母亲把手放到我肩膀上轻轻拍了拍。
我环顾四周,让母亲给父亲问好。
母亲笑着说,「啊呀呀,林林长大了啊!」我少年老成地苦笑一声,笑完后感到自己更加苍老了。
两人就这么站着,相顾无言。
一旁卖馕的维族小哥饶有兴趣地吹起了口哨。
母亲抱着栗色风衣,脸上挂着恬淡的笑,缎子般的秀发在阳光下越发黑亮。
这样的场景,我们母子两遇到过很多次,上高中那会儿,有一次母亲来看我,还被我班主任当作了早恋女友,说出来也够荒唐了的。
而且我自己也给她吹过口哨,母亲见怪不怪,也没有在意别人眼光是怎么看我们的。
这时《寄印传》又响起。
母亲接起,对方说了句什么,母亲说不用,打的过去。
我忙问,「怎么,没开车来?」母亲前年考了驾照后就买了辆毕加索,跑演出什么的方便多了。
母亲抱怨说一个人开车累,还不如打车。
王阿姨和母亲应该有一段时间没见了,母亲也不好推迟,说着莞尔一笑,要我晚上等她,并强烈要求让我把陈瑶带出来给她看看。
我上前拦了个出租车。
母亲又拍拍我的肩膀,眉头微皱说道,「林林,妈走了啊,有事儿打电话」我嗯了一声,点了点头。
她俯身钻进了后排车座。
一瞬间,针织衫后摆飘起,露出休闲裤包裹着的浑圆肥臀,硕大饱满,丰熟肉感。
我感到嗓子眼直发痒,不由攥紧了手中的网兜。
想起母亲刚才说晚上还会回来,我冷寂下去的心不由变得蠢蠢欲动。
母亲每次来学校看我,抑或是工作上的原因来平阳,她都会过来我这边。
好在学校附近的宾馆比较多,而且价格都很实惠,并且周边早晚的美食特别多,所以母亲也乐得每次都在附近过了夜再回去。
名义上说是不想路上火急火燎把自己弄得太累,其实我心里清楚,母亲是想借机多和我说会话。【最新发布地址: 找到回家的路!】
第(3/3)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