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白马公主(1)
第(4/7)节
日子比起高三,变化并不算小。
最大的一个变化,是曾锦荷半被迫地提前感受了住校生活,每周在学校操场边的破旧楼栋里住六天,只在周日回家打理一下换洗衣服。
并不是学校强制,实际上那栋宿舍原本只是为了县里来的优秀学生不必额外负担一份附近租房的钱,算是个吸引生源的手段。
但一直都没住满过,家远的学生不愿意走读,也可以掏相对便宜的住宿费,住进这个相对校外安全不少的地方。
曾锦荷当然不情愿住校,她朋友很少,也不会交朋友,对男生会感到排斥和淡淡的恐惧,对女生则有一种自认不正常而不敢接近的自卑。
可家里想要她住校。
她弟弟升上初中,早先就说好,要给他腾出一个房间。
家里不大,空间非常有限,她独自使用了家里的那个半间,而弟弟就一直睡在父母房间中的小床上。
按照计划,她今年考大学离家,房间就让给弟弟,放假回来,弟弟就临时在父母那边将就一下。
但她的成绩不争气,发挥还不到应有水平的一半,只能选择复读。
作为姐姐,她不忍心看弟弟期待落空。
于是,她接受了住校这个方案,告诉自己,这也是个可以好好学习,努力奋斗的机会。
她也选择相信父母,相信家中的情况,很快就会好转起来。
原本她家的条件并不算差,不说大富大贵,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别家孩子有的,她小时候大都没有缺过。
弟弟出生,家里也没有对她这个姐姐有过太明显的偏待。
但不久之后,弟弟这个二胎被不知道什么人举报了。
在这个小小城市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那位家里的顶梁柱最终还是没能保住工作,缴纳了一笔罚款,为了那个儿子,一切重头再来。
她家的境况从那以后犹如心电图一样起起伏伏,直到近两年,新开的小饭店红火起来,爸妈才终于凑出一笔钱买下了一个宽敞的新房,只不过,要到她第二次高考完,才能拿到钥匙。
住校,的确是当前对曾锦荷而言最好的选择。
粗心的爸爸和急脾气的妈妈都没发现女儿勉强隐藏的不愿,而她抵触情绪最大的源头,也不敢说出口。
她不怕舍友,只怕自己。
杂志上那位老师的回复一直徘徊在她脑海里,像一群纠缠不休的马蜂,令她头昏脑涨。
她觉得,自己的确是有病,一种不能去看,还好不了的病。
她觉得,自己就是个变态,女孩的皮囊里错装了一个男人,却能堂而皇之地进女厕所,住女生宿舍。
她最担心的,就是万一她要喜欢上同宿舍的谁,该怎么办?她想不出答案,索性,选择自我封闭,避开男生,避开女生,避开同学,避开舍友。
高四本来就是一帮人闷头读书的地方,像曾锦荷这样完全不和他人亲近的学生其实不算罕见。
只不过,她的心思还是没办法全部放在学习上。
心情的持续低落,她必须通过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来排解,比如,写点小故事,画点漫画。
她投稿过几次,不过最后都没了下文,退稿信只收到过一回,还被班主任叫去谈了十几分钟。
那段日子,枯燥沉闷到她连画画的风格都变了不少,所幸,当时也没人看,那些阴郁的、混乱的、充满青春郁结的线条,直到好久之后,才有了她之外的读者。
而那唯一的读者看过之后,心疼地抱住了她,一边吻她,一边在她耳边说:“我要是早点认识你就好了。
”她那时还羞于过度直接的表达,并没说什么,只是软绵绵地靠在对方怀里,默默祈祷,一切皆非梦幻,一切,皆可地久天长……(四)一年的时光很快过去,曾锦荷这抹孤独的影子,再次参加了高考。
在炎炎的夏日下,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末来,她努力搅拌着混沌一团的脑海,打捞出学习的知识。
比起上次的暑假,她这次考试结束后,心情总算不再那么灰暗。
她认为自己发挥得还行,如果运气好,可以摸到二本的边,最差也是专科,如果爸妈舍得掏钱,三本很稳,就能成为她家的第一个大学生。
到这时,她家的情况已经好转了很多,报志愿前在自家饭店跟爸妈聊了一下,学费方面,她也算是有了足够的底气。
爸妈没空也没那个能力来指点女儿志愿填报的事情,曾锦荷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把邻省一个不算太远也不算近的大学列为了首选。
她已经很厌倦这个古老陈旧的城市,厌倦这里密不透风的高墙,厌倦那个时不时还会回想起小于的自己。
她决定逃去那个陌生的地方,收拾心情,重新来过。
她承认,她还抱着一丝侥幸。
也许喜欢小于这件事,只不过是一个巧合。
也许不喜欢男生这件事,只是因为还没遇到合适的。
大学,不会有人再干涉早恋,新颁布的法律还允许结婚,也许,到了那个自由的地方,她会找到适合的男生,感受真正爱情的萌芽,然后,得到痊愈。
暑假中,曾锦荷高三
第(4/7)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