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印传奇纯爱版(24)
第(9/10)节
别样的风采!上学期的车轮大战我侥幸得以通过,但对多数人来说那叫一个尸横遍野惨不忍睹。
李阙如呢,竟然只挂了两科,还都是老贺给的。
这风采就更加别样了。
八月二十七号,刘翔夺冠的消息像火烧牛粪一样在所有人间口口相诵。
这种场面十分可怕,仿佛每个人都攥住了其他人的要害,以至于个个都呲牙咧嘴口不择言。
除了电视、网络、广播、条幅和各种场合突然爆发的欢呼声,连操场上都被盖上了刘翔的戳。
几乎一夜之间,一群骚男骚女穿着骚气的田径裤衩,开始在跑道上大展身姿。
是的,夏末的暑气也拿他们毫无办法。
数次,我从旁路过,都会被那蒸腾而起的鸡血晃得睁不开眼。
某体育老师甚至告诉我,来年比赛会增设110米栏。
他戏问,你要不要也练练?这不扯鸡巴淡嘛。
我去操场的目的,除了散步,只能是打球,虽然男篮在挺进八强后又以大比分败给立陶宛,虽然梦六不抵阿根廷继九二年后首失奥运金牌。
打球的伙计换上了一茬新面孔,当然是那些胎毛末褪的大一新生,甭管技术如何,个个心比天高,真是让人羡慕。
大部分老熟人也还在,包括陈晨。
以我每周打四五次球的频率,至少能碰到他一次。
这见面呢,也不能假装不认识,打个招呼还是应该的。
经过一个暑假,这货心灵上的伤痛大概得以痊愈,然而,十五号的打球风格丁点儿没变,较劲儿、刁钻、独,包括失误时对队友的苛责。
老实说,有时候我真的好,有多少英雄豪杰能够长期地忍受这种性格的人,如果后者没有某些优势,比如显赫的家庭出身的话。
陈建军的性格从表面上看应该还行,周丽云更不用说,她甚至在我的实习报告上写上了整整一页的实习意见,其言辞恳切又不乏幽默,可谓谆谆教导循循善诱,还不忘确保你漂亮地交差。
这就导致我错误地估计形势,以至于有次在东操场假山旁的篮球架下我告诉他我整个暑假都在平海法院实习。
他或许哦了一声,又或许没有,事实上我只看到那薄嘴唇动了动。
「民一庭,累死个人」我进一步强调。
陈晨的回应是扭过脸,再没说一句话。
甚至之后的几次,在球场上碰到,他连招呼都省了。
当然,以上只是我的猜测,没准儿是其他原因呢,比如他觉得我这个老乡不值得打招呼了。
怪的是,这新学期一来,另一个老乡龙见首不见尾。
连李阙如都跟我们打过两次球,李俊呢,他那骨骼清的身影大概只在绿茵场上出现过一次。
教师节后一连三天都是所谓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由艺术学院主办,庸俗不堪,但我等还是应邀在东操场的大舞台上演了两首罗大佑。
要说例外,或许也有,比如李俊的画作——当然,只是以一个外行人的朴素审美来看。
这老乡的参展作品有五幅,三幅人物,两幅风景。
风景分别叫《小屋》和《海滩》,前者确实是个小屋,应该是在某个景区,周边云海弥漫,和屋顶缠绕在一起,以至于眼前的杂草显得格外苍翠蓬勃;后者倒不见海滩,只有半片破帆和几缕晚霞——如果那确实是晚霞,而不是蚯蚓的话。
人物呢,第一幅叫《梳妆》,充斥视野的是条丰腴的胳膊,镜中的女人模糊而斑驳,只有头发黑得清澈;第二幅叫《裸体》,女人身着制服,地板光亮,几乎能显出人影,阳光却呈条纹状和波浪状,扭曲得如同消融的糖浆;第三幅叫《我》,是一个男性的侧面,脑勺画得很大,像个问号,喉结突出,后背鼓起一个驼峰。
这幅我倒看懂了,虽然画得有点夸张。
综上所述,即便说不出好在哪里,我还是觉得这几幅堂而皇之地糊在零号楼大厅里的画很牛逼。
陈瑶也表示赞同,她指着那幅自画像说,你这个老乡厉害啊。
这之后的一个晌午,我在校门口遇到了李俊。
他两手操兜,像是在等什么人。
我说好久不见啊,他就笑了。
我说也不见你打球,他说俺就是踢球的命。
我靠了一声。
他揉揉眼说最近一直在画画,忙得要死。
「画得不错」我说。
「靠,有眼光!」他笑嘻嘻地让来一根软中华。
实习报告呢,老贺一直没管我要。
甚至在我主动交上去后,她也只是扫了几眼,实在是欺人太甚。
论文项目也是龟速进展,直到教师节后才开了一次会。
会议的主要精就是告诉大家新学期开始了,快醒醒啊。
这搜集资料呢,无外乎图书馆、资料馆、档案馆,再加上规划局、国土局、房管局。
老贺并没有申请行政公开,而是直接托关系让几个研究生去拷了些内部材料,真不知说点什么好。
倒是有一次,她提及母亲,问你妈的艺术学校咋样了。
第(9/10)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