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见过走马灯吗
第(2/4)节
:“可你又骂我了!”
“没!”
“有!”
铁穆耳快哭了:“真没有啊!”
真金拧着眉头一脸严肃,“你咒为父早点死,回不来,让你大哥接位?合着,你大哥比你老子还重要?”
“我......”和这个爹没法交流了,“驾!”
惹不起,我躲行吧?
看着老三打马而去,真金露出得意之色。
看看,再好,那也是我儿子,向着爹而不是爷爷,连他爷爷死后的事儿都想周全了呢!
想到这儿,脑海中不由浮现出一个身影——赵维。
对,没错,赵维!
那个在大都呆的时日不多,但却搅起滔天巨浪的汉人小子。
真金只见过两面,都是朝会之上,未有交流。
但是,这几年,满耳都是忽必烈夸那小子的声音。
一言不合,就说赵维怎么怎么样,他们这些当儿子当孙子的,比之不过。
把真金絮叨的,想跑四川掐死那小子算了。
如今,那小子也在扶桑,却是早晚能在战场上再见。
到时,真金眼一眯,到时要他好看!
至于能不能胜过,这事儿真金都不带去想的,肯定胜不过。
真金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他这辈子就这样儿了,身子不好,脑子也不好,就像老三说的直肠子。
他现在唯一的目标就是熬。
熬到忽必烈把皇位让出来,他再安安稳稳地交给儿子,就算完成任务。
虽说他不如赵维,可他有儿子啊?
而且是两个不弱于赵维的儿子!
好吧,真金这辈子也算完美,能拼爹,也能拼儿子,哪个都比他强。
那小子,你就等着吧!等我儿子到了扶桑,亲手将你击败...不杀!得绑回来交给老爷子,看老爷子什么表情。
打你脸,让你天天骂人!
......
————————
赵维不知道小心眼儿的真金要来了,依旧在忙碌之中。
时间进入三月,银行开张了。
总行坐落于新崖山的核心地段,极为气派。
之前说过,银行想开起来不难。
有朝廷的支持,只是土人佣工的薪资放,就能支撑起前期的业务。
再加上倒找利息这种从未有过的利好为饵,很快就在新崖山打开了局面。
原本市面上流通的会子和铜钱,只在短短的时间内,便完成了与新币的转换。
而新币,对外宣称是定额存折,其实是就是披着外衣的货币。
设定一两黄金的价值为“一贯金钞”,以黄金的实时价值绑定。
当然,白银也依旧参与市场流通,与黄金按价交易。
其实,此时崖山也好,包括印第安各部也罢,还是以白银交易为主,黄金的交易额还在少数。
但是,赵维还是力排众异,把黄金推上了基准货币。
因为他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白银的开采量会越来越大,势必会造成价值不稳。
但黄金却不同,任你怎么开采,也毕竟是最稀有的金属,价值稳定。
对于其对应的金钞,在印第安人,包括将来可能的时宗朝、元朝等地的流通,都有着无可替代的信誉度保证。
说白了,就是够坚挺。
金本位货币虽然也存在弊端,但对于十三世纪的世界贸易来说,已经足够了。
总之,总行就这么悄无声息地开了起来,也悄无声息地流行于大宋。
但是,也仅限于流行大宋,在印第安人部落中却是名声不显,甚至无人知晓。
不过,这急不来,分行的建立要一步一步来。
先,要让印第安人知道大宋的银行,至少在宋境之内使用金钞。然后才是向外渗透。
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还没到力的时候。
后世学者不是说吗?这个世界存在三种战争。
最低端的是常规意义的战争——武力征服,成本最高。
第二种是金融战争。用金钱的力量,以及经济的蚕食,来瓦解敌人。
第三种是文化上的战争,同归种族,鸠占鹊巢。
大宋现在没有武力征服的能力,也没有文化蚕食的时间。只能用第二种,挥经济的力量。
银行那边,已经彻底交给了陈宜中和沈福海。接下来就是等机会,等一个契机。
这需要时间,但不会太长。
赵维估摸着,有几位老朋友应该快到新崖山了,到时就是银行力的机会。
趁着难得的几日空闲,赵维把精力投到了另外的一个地方——工部,也就是工部所辖的技术人才。
好吧,提到技术人才,赵维都不好意思来见他们。
不说从东瀛骗过来的那几千东瀛铁匠了,就是他从大宋带来的王祯、邓牧、亦思马因这些人,他也是没脸见。
因为一下船就把人扔一边儿了,他自己光顾着忙朝廷的事儿。
这一晾就是三四个月,要不是王祯老爷
第(2/4)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