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从怯懦畏战到气势如虹(万字大章求订阅)
第(3/7)节
土人入伍;三,与土人结盟,共讨元贼。”
张世杰一听,登时皱眉,白了谢先生一眼,“都不可能!”
“先,自中原运兵就绝无可能。不说我们有没有那么大的运力,就现在,中原皆是元土,怎么征兵?根本征不来的,除非把巴蜀宋兵调入扶桑。
可是,巴蜀怎么办?不要了吗?
再说,巴蜀也才十万兵,就算在民间继续征兵,只几十万百姓,又能征多少?不够的。”
“其次,征用土人。当下之情,土人与我们的关系紧张,别说征用为兵,就是雇工都略显吃力了。
所以,无论是征用土人,还是与土人结盟抗元,都不太可能。”
被张世杰怼了回去,谢叠山也不气恼,他只是引导。
这些也不是没想过,但是要说出来,引导众人一点点的接近真理。
“没关系。”淡然一笑,“那就按太尉之言,自中原调兵,绝无可能。征兵土人和结盟,也不太可能。”
“那就只剩不太可能的两项了嘛!征兵和结盟,大伙想想,哪个更靠谱?”
苏刘义皱眉沉思,他现在有点明白了,这就是在不可能里找可能啊!
出声道:“各有利弊吧!”
“征兵土人百姓,编入大宋之军,难度太大,也不易管理,毕竟汉人士卒太少了。”
“如果按5o万来算,汉卒只有7万,那就要43万土人兵。用7万管理43万土人,可能吗?时间又这么短,来不及训练成军,没有任何战斗力。”
“而结盟,难度稍小。可非我族裔啊!面对元军,本就不牢靠的关系,谁也保不准能维持下去。一但倒戈,后果难料。”
“所以,我觉得,这两条都不可行,甚至比调兵中原更为不靠谱。”
张世杰一听,登时摊手,“那就是死路,还聊什么?”
这是把天聊死了啊!
本来嘛,这事难度就是极大的,这是赵维意料之中的事。要是好聊,也不用出这么大阵仗了。
刚要开口,却是一个苍老的声音传了出来。
“其实,诸位相公也不必如此悲观!成与不成,都是这锁着的大殿里的闲话,出不了殿门。又何必如此紧绷呢?”
众人侧目,说话的乃是赵维的老师张简之。
张世杰暗暗皱眉,他不喜欢张简之,这老头名声不好。
却没想到,他现在倒还挺镇定。
不由出声道:“那张相公...有何高见?”
叫了声相公是礼貌,可是问话却一点不客气。
你不让我们紧绷着,那你高招儿呗?
张简之一笑,也不与张世杰一般见识,淡然道:“太尉与苏相说的都没错,以上三法皆无可能。”
张世杰和苏刘义狂翻白眼,还用你说?本来就没有可能!
“这样吧!”张简之依旧温和,“咱们换一个思路,把宁王所言之结果提高一点,之后再把最难的难点先搁置,再看看。”
苏刘义眯眼,“提高一点?还怎么提高?这都办不到,还提高?”
张简之:“宁王要两年之后,5o万兵。那咱们就换成两年之后,5o万能战之军!”
“......”
“......”
张简之继续道:“那似乎就只剩下两个选择,一是从中原招收本族之兵,二是利用他们现在的部落族兵。”
张世杰差点没飙,“这不又绕回来了吗?和刚刚任忠说的有何区别?都不可行啊!”
那边,文天祥却是深深地看了张简之一眼。
他之前对张简之的了解,仅限于他是赵维的启蒙之师。现在看来,这老头儿好像有点东西。
打断张世杰,“先生接着说下去。”
只闻张简之道:“刚刚苏相言,7万汉卒无法控制43万土人,也无法训练成军。而结盟土人,又不能一心。所以,为什么不能把两相结合呢?”
张世杰一震,“怎么结合?”
张简之道:“一面自中原招收汉卒!
诸位说的对,凑齐五十万不可能,也运不过来。
但是,中原之地,心系赵宋的义军,还有旧宋士卒,应该还有吧?
他们只不过是碍于元人之威潜藏各处,甚至干脆卸甲归乡。
这些义勇之中,就没有愿意追随旧宋的吗?肯定有,只是没有机会罢了。
我们可以暗中招募,有安南为跳板,两年不运5o万过来,十万八万没可能吗?
到时,凑个2o万汉卒,那局面就不一样了吧?”
张世杰:“......”
不得不承认,张简之说的极有道理。
5o万兵运不过来,十万八万还真没问题的吧?
如今各船厂备料充足,几十艘飞剪船在建,两年时间问题不大。
况且,就算抛开抗元的需求,只说扶桑大宋在此立足的需求,这个提议也是有利无害的。
“先生继续说下去,两相结合是怎么结合?”
张简之道,“刚刚苏相公也说,征召土人百姓难以成军。那征召土人的部
第(3/7)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