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电当教兽】(1170-1179)
第(5/10)节
型的产物。撇开他有香港黑道背景不说,单电影方面,整个90年代,确实为香港乃至亚洲电影做出过不少贡献。《赌神》、《逃学威龙》、《鹿鼎记》等高卖座电影都是永盛出品。
待得转型成香港中星集团后,虽也拍过不少的电影,可随时香港电影的逐渐没落,反而没能拍出更经典的作品来了。
即便是从拍电影起家的向华强,此时也受眼光的局限性,没能感觉出,如今的时代,可能是香港电影最后的辉煌了。听叶冷松反问后,疑惑了下,想说什么,终究没说,只是挑了挑眉,想听听叶冷松的答案。
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时代变了(1175)
叶冷松转了转手中的酒杯,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只是说了一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时代变了啊,向总。”
似乎能感觉出向华强的表情变化,叶冷松很装b的又低着头想了想,才接着说:“从香港走出来的两大功夫巨星,成龙也好,李连杰也好,他们的发展重心早已经移到了好莱坞,这次请成龙拍这部戏,杨受成是花了很大力气的,尽管有人情在里面,你知道他和刘亦菲的片酬是多少吗?4000万与1800万。他们两人就占了拍摄成本的一半。”
向华强眯了眯眼,似乎明白叶冷松说的什么意思了。
叶冷松同样也摇了摇头才接着说:“香港电影在整个九零年代有一个口号,叫做千万票房俱乐部,意思是一部电影,获得千万票房,就是很成功了。而按照行业规律,千万票房,拍片和宣传成本不能超过300万港币。到了如今,票房价格上来点了,即使如此,票房翻倍,一部小成本电影,两千万的票房也算是很成功了,可600万港币,在内地连二流演员都请不来,就别说成龙、李连杰这种已经在好莱坞混出点名气的演员了。”
“想要更大的票房,除了好剧本、好导演、好演员外,还需要更大的投资,不说别的了,只说中国内地,一部不起眼的大片动不动也上亿的投资了,这在香港是根本不可能的。主要原因还是香港电影的市场太小了啊。香港人口不足1000万,靠这么小的市场,是支撑不起这么大的投资回报的!”
“......”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叶冷松笑了笑。
“以前之所以能支撑,是因为有台湾市场,有东南亚以及内地市场。但现在不行了啊。90年代,因为当年韩国电影没有起来,日本市场也比较开放,东南亚市场也可以进入,尤其是台湾是最大的买家市场。所以香港电影可以形成良性循环,只要香港本土票房能收回成本,剩下的都是赚的。但是随着台湾片商对港片越来越不满,联合起来抵制,限制引入。加上韩国文化崛起,泰国电影崛起,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开始保护本土市场,所以香港电影不可避免的就受到严重影响。而且香港又没有强大本地市场可以依托。加上动不动几亿美元拍摄成本的好莱坞大片的到来,香港 观众也看腻了那些小打小闹的赌片、古惑仔之类的电影,想看大场面电影。但大场面电影就要更大的成本,可大成本拍出来又注定亏本......”
“呦,向总,叶总,聊什么喔?”杨受成不知何时,走了过来,搂着两人的肩膀笑着问。
叶冷松笑了笑:“在和向总探讨香港电影市场。”
这时的向华强已经没有刚才的那种从容了,同样也笑着说:“叶少科班出身,见解果然非同一般。”
“噢?不介意我也听听吧?”英皇娱乐这次算是第一次和松知娱乐合作,双方各5000万的拍摄投资对英皇来说,不算大数,也不算小了,杨受成原本只是抱着博一下的态度,没想到内地市场这么给力,从票房成绩来看,光内地市场基本上能收回先期投资了,后期香港、日、韩及东南亚市场基本是赚的。这也让他开始愈发重视与叶冷松的合作,所以见到向华强和叶冷松聊的这么热乎,以为向华强也想分一杯羹。
“哪里,刚才叶少说的很有见地,我还想听叶少说完喔。”
叶冷松这才笑着说:“其实咱们做电影投资的,当下并不算多太乎旗下艺人粉丝的多少,主要还是要看他们能不能推动票房,老一代的发哥也好,华仔也好,星仔也好,他们是有稳定的粉丝与票房支撑的,但他们毕竟老了,拍不了几年了。香港本土电影想存续,关键还是要看新生代的培养,如今这一代的新人,谢霆锋、古天乐、陈冠希、吴彦祖算是比较出色的了,但想要独立支撑起票房还是很难。或许再过个 十年八年,他们之中有人能起来,但同样,他们也将面临内地、韩国、日本影视艺人的冲击,想达到发哥、华仔、星仔这种地位已经不可能了。就算这样,可再然后喔?”
叶冷松像是在组织语言,过了会接着说:“就拿现在来说,成家班、洪家班都开始转向好莱坞,越来越多的导演、制片人、以及最基层的电影从业人员转战内地......就连以前大火的tvb演员都快吃不起饭了......知道结果是什么吗?”
叶冷松自问自答的说:“断档!”
“ 十年八年后,会断档!香港小成本电影无法维持票房,大成本电影没人投资,最终会逐渐没落。”
向华强笑着说:“没这么严重吧。现的香港艺人在内地还是很吃
第(5/10)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