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东汉]永平纪事_分节阅读_9

第(4/4)节
也就是相当于补为文学掌故再满两年,考试通过三经,其中优秀名列前茅的便可选为太子舍人。等选为太子舍人满二年,考试通过四经的,优秀的便被选为郎中;等被选为郎中两年,考试通过五经的,优秀的便可被选为吏了,这种优秀被选中的便成为高第,而不得高第,还有一次复试的机会,复试通过后,便可补为相应的等次。

    当然,文学掌故只要学识到位,基本不算很难,但越往后走,名额越少,则越难,能走到最后的少之又少。基本可以说,从钻研经学一途入仕的,少之又少,基本都是奔着做学问去的。更多的人是在两年、四年或六年后,家世显赫或个人极为出色的,被朝廷或公府征辟,家世和个人都稍差那么一点的,可被郡县辟除。

    这个时期,从天子到县令,凡是一把手,多多少少都有那么点实实在在的人事权,觉得谁不错,便可把谁选来在自己手下干活,这便是征辟,天子为征,其他为辟。从某个方面来说,这种选人的制度也不是完全一无是处,因为即使一把手有自己的选择权,但选择的范围基本上是要局限于太学、郡学甚至县学的,而且一般不能越级,除非这个人实在是太优秀,但是太优秀是很难证明的。

    如果说限制了选择范围,一般从理论上说,自然也是谁需要用人的,谁知道哪个人更合适;而且在那个时代,人们对这种身居高位的识人能力是相当信任的,也可以说,一个能干的官吏,强的识人能力是必须的。因而,这种制度在贤官良吏的设定下是没啥问题的,大家一心公正,然后选出最合适的人。

    当然,这种制度为后世所诟病的弊端也不用多说了,哪个人没个沾亲带故的,没点家世、没点关系,能被看重的,真是少之又少,龙生龙、凤生凤自然也一直更被人所信服,因而邓家出了相再出相,窦家出了将再出将,也造成了东汉时期老子英雄儿好汉的现象多的是。虽然终归要靠能力说话,老子英雄儿狗熊的,始终还是撑不起来的。
第(4/4)节
推荐书籍:孽恋—父女情快穿之女配势要扑倒男主(繁体)梦断毒窑-芭蕾男孩的军旅生涯淫妻乐乐实录人妻E的陷落淫邪房东奸淫母女海豚湾传说未婚妈妈(全)素纯阿姨成为娇妻吹箭(哆啦A梦同人)